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连续成文两份重磅文件(国办发〔2025〕37 号、38 号),均聚焦低空经济发展;11 月 10 日 38 号文正式发布后,国家发改委随即详解落实路径。政策密集释放信号:通过放开准入、拓宽融资、开放场景三重举措,引导民间资本深度参与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与场景应用。近期多地民企融资提速、基建项目落地等动态显示,万亿级低空经济赛道正从规划走向实质落地。


一、政策协同发力:构建民资准入与场景开放双支撑
两份国办文件形成政策合力:37 号文《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央企主动开放主业场景,强化 “场景开放协同共享”;38 号文《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若干措施》则聚焦实操层面,提出 “引导民间资本有序参与低空经济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并打破准入壁垒 —— 严禁招投标中设置 “成立分公司”“历史业绩” 等不合理条件。
国家发改委在 11 月 12 日发布会上进一步明确保障机制:对具备条件的低空基建项目,允许民间资本持股比例超 10%;同时加快推进低空领域基础设施 REITs 发行,目前已推荐 18 个民资项目,14 个实现上市,募资近 300 亿元。这种 “场景开放 + 准入保障 + 资本循环” 的政策组合,为民间资本扫清了核心障碍。
二、民资加速布局:基建与技术创新双向突破
政策东风下,民间资本已在低空基建与核心技术领域实现突破。在陕西西咸新区,民企因诺航空建成智能无人值守机库,集成自动充电、气象监测功能,支撑 “7×24 小时” 低空作业;该区域获批 109 平方公里低空空域,成为民资参与空域资源开发的典型案例。
资本端更显活跃:11 月 16 日数据显示,2025 年低空经济领域已发生超 10 起融资事件,湖南华羽先翔 3 个月内完成三轮融资,聚焦 eVTOL 适航审定与落地运营;北京航景创新获多地产业基金联合投资,加码重载无人机研发。地方政府亦同步发力,无锡、上海、常州等地在 2025 年规划中明确低空经济立法、产业园建设等目标,为项目落地提供土壤。

三、场景融合赋能:“低空 +” 模式打开万亿市场
低空经济的场景化特征正与民间资本的市场敏锐度形成共振。“低空 + 物流” 领域,陕西首条城际低空物流航线已实现榆林至西安的羊肉运输,2 小时 47 分直达;中国邮政更揭牌无人机公司,打造 “低空 + 物流” 运营模式。
农业与文旅场景同样成果显著:眉县猕猴桃园通过无人机植保,农药用量减少 40%,效率提升 50%;汉中油菜花节推出直升机游览,单日接待超 500 人次。上海财经大学测算,2035 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 4 万亿元,全社会飞行器保有量将达 5000 万架,民资在细分场景的运营优势正逐步释放。
四、保障机制护航:破解融资与转化堵点
38 号文明确的多重保障措施正加速落地:政府采购中,400 万元以上工程采购项目需预留 40% 以上预算面向中小企业,且鼓励将民企预付款比例提至 30% 以上;技术转化层面,国企、高校正开放中试资源,陕西组建 “低空经济技术研究院”,汇聚 20 家企业与科研机构共享设备与人才。
针对民企融资痛点,发改委建立 REITs 专项协调机制,实行 “申报单列”,并推动低空基建等新资产类型纳入发行范围。截至目前,基础设施 REITs 已带动新项目投资超 1 万亿元,民间资本在消费基建、数据中心等领域的 “首单” 项目已形成示范效应。
两份国办文件的连续出台,标志着低空经济发展从 “顶层规划” 进入 “民资驱动” 的实质阶段。政策通过准入放开激活投资活力,通过场景开放拓宽应用空间,通过 REITs 与采购政策打通资金循环。从民企融资提速到地方基建落地,从技术突破到场景变现,民间资本正成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未来随着空域管理改革深化与商业模式成熟,低空经济将真正成为稳投资、促创新的新增长极。
文章来源:鸿石通航公众号
原文链接:低空观察|政策双轮驱动 民间资本加速入局低空经济新蓝海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



川公网安备51010502015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