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员的政治觉悟的坚定性与思想状态的稳定性犹如航向之舵,从根本上决定着每一次飞行的忠诚可靠与使命必达。然而,长期以来,在我国飞行员培养体系中,政治意识与思想引领(课程思政)的建设却呈现出一定的“弱化”倾向,培养的重心更多地聚焦于技术赋能与技能精进。那么,究竟新时代飞行员需要具备怎样的政治素养和思想境界才算真正“铸魂”成功?又该如何构建一套将思想政治元素深度融入职业培训全链条的有效机制,实现“赋能”与“铸魂”的同步发展呢?
继首期探讨飞行员心理胜任力:从国学智慧到现代心理学体系的构建(点击回顾)后,本次就飞行员“课程思政”的相关问题,鸿石通航再次特别邀请到龙昊通用航空集团原总飞行师吉新民,一同深入探讨这一新的议题。
鸿石通航:我们对飞行员培养暂时还停留在技术教学,怎么样对飞行员政治意识、思想状态(课程思政)有正确的引领?
1.课程思政:从技术到思想的全面培养
课程思政的理念最早由上海市委于2014年提出,后经中央进一步强调,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方向。其核心是将思想政治工作的元素融入大中小学及职业培训课程中,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对于飞行员培养而言,课程思政的意义尤为重大。飞行员作为国家航空事业的中坚力量,不仅需要过硬的技术能力,更需要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职业操守。
然而,当前许多培训课程仍停留在技术层面,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入。这种“重技能轻思想”的倾向,容易导致飞行员在关键时刻难以正确处理个人与团队、利益与规则的关系,甚至可能引发安全隐患。因此,将红色文化、革命精神、国学智慧等内容融入培训课程,已成为当务之急。
2.铸魂与赋能:不可偏废的双重使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精神文明的建设却相对滞后。以“铸魂”与“赋能”为喻:“建国初期,我们的‘魂’很强大,但‘能’不足;改革开放后,‘能’起来了,但‘魂’却被忽视。”这种现象在飞行员培养中同样存在。
“铸魂”强调的是思想引领和精神塑造。通过讲述红色故事、学习革命历史、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方式,可以增强飞行员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例如,井冈山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等,都是铸魂教育的重要素材。此外,国学中的管理智慧,如道家的“道法术器”、儒家的修身理念,也能为飞行员的个人成长和团队管理提供宝贵借鉴。
“赋能”则侧重于技术能力的提升。然而,单纯追求技能而忽视思想教育,容易导致飞行员在复杂环境中迷失方向。因此,赋能必须以铸魂为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3.实践路径:从外部引入到内部成长
如何实现铸魂与赋能的平衡?
1. 引入高校资源:邀请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为航空公司和航校的管理者、教员提供长期培训,提升其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能力。
2. 讲好红色故事:管理者应带头学习革命文化,能够亲自为飞行员上党课,讲述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革命英雄事迹等,避免过度依赖外部资源。
3. 融入国学智慧:将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如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等思想,与飞行训练中的分心训练、干扰训练等现代理念结合,赋予传统智慧新的时代意义。
4. 实地参观学习:组织飞行员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沉浸式体验增强其使命感和责任感。
飞行员的培养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耐心。当前,管理者的能力不足是制约铸魂教育的主要瓶颈,但通过持续学习和实践,这一问题可以逐步解决。未来,航空教育应更加注重飞行员的全面成长,将技术教学与思想引领紧密结合,培养出既有高超飞行技能,又有坚定政治信念的新时代飞行员,为国家的航空事业和安全飞行保驾护航。
文章来源:鸿石通航公众号
原文链接:专家采访Ⅱ丨铸魂赋能——新时代飞行员培养中的政治意识与思想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