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观察丨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为低空经济腾飞培育时代新才

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为低空经济腾飞培育时代新才

2025-07-19

7月1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发文章《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 为低空经济“高飞”培养复合人才》详细介绍今年新增的新专业——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

低空观察丨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为低空经济腾飞培育时代新才

在科技浪潮汹涌澎湃、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之际,国家战略布局持续优化,催生出新的学科专业。今年4月,在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新增的29个专业中,“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正式亮相,犹如一颗璀璨的新星,为低空经济领域的人才培养开辟了新的道路。

战略引领,新专业应运而生

教育部增设低空技术与工程这一专业,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战略考量。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低空经济发展,一系列重大政策决策与部署相继出台。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确定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3月,低空经济首次被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并被归类为新质生产力的一部分。同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1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成立低空经济发展司。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要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低空经济是一种综合性的经济形态,它依托低空空域,以各类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载体,通过多场景低空飞行活动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目前正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其相关产品包括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eVTOL)飞行器、直升机、传统固定翼飞机等核心航空器,以及低空智能网络、能源支持系统等基础设施和技术平台。随着相关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政策的支持,低空经济已步入快速发展轨道。其应用场景已从农业植保、环境监测、电力巡检等传统领域,迅速拓展至物流配送、应急救援、城市交通、旅游观光等新兴领域。曾经只存在于科幻电影中的场景,如无人机精准配送包裹和外卖、智能飞行器快速勘测山林火灾、乘客搭乘eVTOL避开地面交通拥堵等,如今正随着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而迅速成为现实。据行业预测,预计到2026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

低空观察丨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为低空经济腾飞培育时代新才

低空经济的迅猛发展,对专业人才产生了迫切需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罗明强指出,低空经济是一个典型的跨学科领域,迫切需要培养具备复合技能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这类人才不仅要精通无人机等低空飞行器方面的专业知识,还需掌握人工智能、信息系统和控制工程等前沿技术,同时具备包括运营管理在内的多学科知识基础。唯有如此,他们才能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市场拓展和创业实践等领域发挥全面引领作用。

特色鲜明,新专业“新”在何处

与传统航空航天类专业相比,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优势,主要体现在应用场景、知识体系和培养目标三个方面。

应用场景更新

突破了传统高空远程军用飞行器的局限,更加贴近日常生活需求。无论是城市空中交通、低空物流,还是电力巡检等民生领域,都为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例如,在城市交通拥堵日益严重的今天,低空飞行器有望成为缓解交通压力的新选择;在物流配送领域,无人机配送可以实现“从天而降”的便捷服务,大大提高配送效率。

知识体系更新

改变了单一学科纵深培养模式,强化学科深度交叉。该专业融合了飞行器设计、人工智能、通信感知、空域管理、适航法规等多元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够掌握多学科的综合知识和技能。以北航为例,其核心课程围绕飞行器设计制造、低空飞行控制、人工智能及航空航天应用、空域管理及运行维护等多维度展开,为学生打造了全面而系统的知识架构。

培养目标更新

从侧重培养尖端科研人才转向培育服务经济主战场的实践型人才。突出系统工程实施能力与全流程工程素养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直接服务新兴产业链建设。学生不仅要在理论上掌握专业知识,更要在实践中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推动低空经济的发展。

低空观察丨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为低空经济腾飞培育时代新才

多元办学,构建特色培养体系

今年9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等 6 所高校将迎来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的首届本科生。各高校立足自身优势,积极构建特色化培养体系,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实践机会。

项目制教学与实践强化

以北航为例,采用项目制教学模式,以实验室科研课题及校企合作的无人机、低空载运航空器等实践项目为牵引,驱动学生在项目实践中实现知识学习与能力提升。同时,大幅强化实践权重,实践学分占比近30%,学时超40%。学校与企业共建实习基地,采用“课堂学习+项目实践”的工学交替模式,将学生定期送入企业进行实践,强化实践能力。学生前3年在北京校区完成理论学习与短期实训,第四年到杭州进行实践学习,依托京杭两地三校园的区位优势与低空技术产业链资源,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培养工科技术创新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跨学院办学与协同创新

北航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采用跨学院办学模式,由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牵头,联合无人系统研究院、飞行学院、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及人工智能学院等多个学院共同建设。这些学院为项目制实验班提供或协调教师、实验室、场地、设备等教学资源,并联合杭州国际校园天目山实验室、国际创新研究院及中国商飞等多家企业,共同建立多学科交叉协同创新实践平台,打造多元协同、优势互补的联合培养体系。北邮和北理工也采用类似的跨学院办学模式,北邮依托未来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等多个学院联合办学;北理工则聚焦低空飞行器设计研发和低空交通空管等领域,在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力学等优势学科基础上建立专业。

前景广阔,就业创业深造一体化

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拥有广阔的就业方向和发展前景,实现了就业、创业、深造的一体化贯通。

低空观察丨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为低空经济腾飞培育时代新才

就业路径宽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用航空与飞行学院院长王勤介绍,该专业毕业生就业路径非常宽泛。低空经济管理相关部门、地方低空飞行服务中心及低空政策研究机构,军工领域央企、国企及研究院所,民用无人机企业及低空经济相关企业等,都能吸纳大量毕业生。在罗明强看来,该专业毕业生将主要服务于四类领域:在研发端,可进入无人机、eVTOL 等飞行器整机及零部件研发企业;在运营端,可投身物流、国家电网巡检、智慧农业植保等场景化服务平台;在监管端,可加入民航局、空管局等负责空域管理的政府机构;在创新端,可在科研院所及科技企业推动技术转化与产业孵化。

深造通道完善

对于计划继续深造的学生,有多种升学路径可供选择。一方面,可以依托跨学科背景,报考飞行器设计、智能控制、人工智能等传统优势学科的硕博点;另一方面,北航已于 2024 年 9 月自主设立低空技术二级学科,2025 年起招收硕博研究生,该专业同时向本科非低空方向的学生开放,需补修控制、导航等核心课程。在全国范围内,多所高校正在设立同类学科,升学通道将日益完善。

创业机遇众多

罗明强表示,特别鼓励“沿途下蛋”模式,即通过科研成果的阶段性应用推动产业发展,实现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学生可能在学习期间就创办企业,推动技术从“1 到 100”的产业化落地,而非仅聚焦“0 到1”的基础科研。在低空技术与工程领域,很多项目都是跨学科的,需要多人协同完成,对学生的团队协作和管理能力要求较高。专业的实践经历将帮助学生成为有责任感的创业者,带领团队开展低空技术与工程项目的投资、设计、运营及管理。

低空观察丨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为低空经济腾飞培育时代新才

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的设立,是国家战略布局的重要举措,也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它为广大学子提供了一个实现个人价值、服务国家发展的广阔平台。相信在各高校的精心培育下,一批批优秀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人才将脱颖而出,为低空经济的腾飞注入强大动力,推动我国新兴产业迈向新的高度。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

鸿石通航官方账号

鸿石通航官方微信公众号

公众号

鸿石通航官方抖音号

抖音

鸿石通航官方小红书号

小红书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