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无人驾驶航空器(后文简称: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全球航空管理机构纷纷建立起完善的无人机执照管理体系。本文将以CAAC标准为核心,从颁证机构、执照权利等级两个维度,解析无人机操控员执照的分类,帮助从业者与爱好者精准匹配自身需求,实现安全合规飞行。
01 颁发机构
1. 中国民航局(CAAC):官方认证的“飞行驾照”
国内唯一具备法律效力的无人机商业飞行资质,是申请空域、航线及商业活动的必备证件。同时也是执飞小型及以上等级无人机必须持有的证件。
2. 行业协会或企业(AOPA/UTC等):行业认可的“能力证书”
这一类证书执照虽未被民航局直接认可为法定资质,但仍在特定场景中保留价值,成为航拍/娱乐/求职等场景下的辅助技能证明。
02 执照权利登记
CAAC的无人机操控员执照体系按照“种类-型别-级别”三个维度进行分类。
1. 种类:按最大起飞重量分成三档
小型(III类):7-25千克
中型(IV类):25-150千克
大型(XI类):>150千克
备注:使用最大起飞重量不超过150千克的农用无人机从事相关农林牧渔作业飞行活动时,无需取得操控员执照。但需完成民航局、农业农村部规定相关考核并取得操作证书。
2. 型别:按无人机结构进行分类,目前CAAC操控员执照主要针对以下四种
多旋翼:通过多旋翼协同实现垂直起降与悬停,操控灵活且成本低,是航拍、农业植保等场景的首选机型
垂直起降飞机:融合多旋翼垂直起降与固定翼长航时优势,无需跑道即可作业,适用于油气巡检、精准测绘等复杂任务
固定翼飞机:依赖机翼升力实现高速远距飞行,续航能力突出,适合大面积测绘、物流运输等长距离作业
直升机:单旋翼结构支持精准悬停与大载重,操作难度高且维护昂贵,多用于消防救灾、影视特拍等专业领域
3. 级别:按“能力”分三级,权限与责任对等
视距内(VLOS):飞行器始终处于操作者视线范围内,飞行范围大于覆盖高度120米以下,半径500米内,适合日常航拍、简单测绘、婚礼跟拍等短距离作业。
超视距(BVLOS):行业内俗称机长。超视距飞行需要依托电子设备(如GPS、视频传输系统等)来获取飞行器的状态信息,可以实现长距离飞行。
教员:超视距驾驶员在达到相关飞行要求后,通过考核即可签注教员等级。从事无人机操控员培训行业必须达到教员等级。
无人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正为各行业与爱好者打开全新可能,随着民航局与相关机构对行业监管的逐步收紧,合规飞行与资质认证逐步成为解锁这一未来的关键钥匙。无论是追求兴趣的航拍玩家、投身商业服务的从业者,还是深耕行业应用的专业团队,获取相应的执照不仅是法律要求,更是对自身与公共安全的高度负责。
鸿石通航已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CCAR-92部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标志着鸿石通航在无人驾驶航空器商业运营领域取得合规资质。未来,鸿石通航将发挥自身在飞行培训行业内的先进经验,携手合作伙伴共同探索低空经济的无限可能,为构建安全、高效、可持续的无人机产业生态贡献力量。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